丁洁,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共党员,艺术学院教师。2016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17年入职151amjs澳金沙门。先后主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视唱练耳》《中学音乐教学法》等课程。主持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二胎政策开放背景下的高校女教师减压音乐治疗应用与研究”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151amjs澳金沙门根植地方项目3项。2018年在151amjs澳金沙门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陕西省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对教师来说,上好一门课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在上好课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对学生的教育创新。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年龄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在枯燥的理论课程当中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谈我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心得。
课堂教学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着力关键
在教学上,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钻研教学大纲,规划教学思路,翻阅大量的文献,制作PPT,设计板书,同时梳理自己的讲课思路,争取讲授的每一节理论课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在课堂上,严格把控上课过程,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从课前检查、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这六方面进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探索,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体会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各个民族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
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互动的密切结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品位深、学术价值高的专业理论必修课,长期以来在对其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不仅制约着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本人对该课程的教学以创建新型的教学方法为落脚点,对创建新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法进行探索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当中,运用综合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少数民族民歌中的理论知识与民族声乐、民族器乐、舞蹈等实践技能课的教学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唱、奏、演技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神韵”的领会和掌握,使技艺和“神韵”得以统一。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民族民间音乐课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单一结构,促进了民族民间音乐课教学的多元性。通过教学实践过程突出了本门课程的审美性、教与学的互动性和学术性。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巩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将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方法进行整合,必须把教与学之间、学与学之间的认知过程加以渲染,充分体现课堂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和知识架构,将学生平时学到的实践技能融入到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
牢记教育初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我在上课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对学生知识增长有帮助的乐曲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获取积极的艺术体验,并在互动环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而我则从一位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性更加自由的展现,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整合;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利用本专业不同课程内容的多元性,做到专业知识的整合,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