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审核评估工作启动以来,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严格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统一部署,成立部门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部门迎接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审核评估相关政策文件及应知应会手册,认真研究部门工作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职能,扎实完成各项牵头评估指标任务,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措施上细化、落实上有力,以更广泛的国内合作、更丰富的校友资源推动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拓国内合作领域,不断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联盟的集群效应和辐射作用,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持续加强与联盟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汉江流域大学联盟执委会会议、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书记校长论坛,主办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后勤工作联席会、汉江流域大学联盟高校学术期刊社社长联席会。学生在汉江流域大学联盟首届音乐与舞蹈学科学生专业展演活动中喜获佳绩。持续巩固与浙江万里学院的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科学研究等方面内容不断深化合作。通过高校联盟平台,加深了我校与省内外兄弟院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交流和互鉴,推动办学理念与模式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以实现办学特色日趋鲜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办学影响力持续向好的目标,有助于我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围绕地方“一都四区”建设规划,促进校地合作同结硕果。紧紧围绕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规划,发挥高校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及学科专业等优势,认真落实《151amjs澳金沙门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与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商洛市气象局、商洛市高新区管委会、丹凤县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地方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健康商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加快推进健康商洛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举办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西商融合暨宁商协作直播电商促消费大赛。召开151amjs澳金沙门服务“中国康养之都”建设发展大会。参加陕西省气象科教融合研讨会,加强与地方科研平台共建、团队共融、项目共研。与陕西省粮食局签订《科技人才培养暨粮食科技产业孵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粮食工程专业,与商洛市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署《涉粮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粮食工程专业的设置,既是商洛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也是立足区域发展、加强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将助力商洛粮食产能提升、生产结构优化,进一步夯实守护粮食安全基础,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也是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突破。
三是校企合作共育人,双向赋能促发展。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联动共赢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与陕西国力信达康养产业集团、陕西盘龙药业集团、龙钢集团陕西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久立集团等54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盘龙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以及山阳高新区博士工作站等6个校外博士工作站。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共同建成实践教学基地148个、创业就业基地268个。校企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共建就业创业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培养更多契合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广泛凝聚校友智慧力量,充分彰显校友育人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说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校友支持不可或缺。校友是任何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是母校事业发展最可信赖的力量。因此,作为校友工作部门,架起学校与校友的联系纽带,积极搭建校友与校友间、校友与母校间沟通的平台,凝聚校友对母校的向心力,落实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任务,为我校顺利通过审核评估贡献力量。
一是积极搭建校友与母校沟通交流的平台。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151amjs澳金沙门校友工作管理办法》《151amjs澳金沙门校友返校接待管理办法》《151amjs澳金沙门校友工作联络员管理办法》《151amjs澳金沙门捐赠管理办法》《151amjs澳金沙门广东校友正德笃行奖学基金会章程》等相关制度文件5项。积极搭建校友与校友间、校友与母校间沟通的平台,成立地方校友分会11个。常态化开展校友交流活动,凝聚校友对母校的向心力。开通“151amjs澳金沙门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母校新闻、校友会动态、校友风采等讯息,为校友及时打开了解母校的窗口。用心用情服务校友,不定期拜访校友,每逢节假日或校友取得成就时向校友送去祝福与问候,五年来接待返校校友5000余人次。
二是广泛汇聚校友资源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汇聚校友社会资源,打造校友资源与社会实践双向建设、立体互通的育人“立交桥”,拓宽校外专业实践育人基地,扎实推进实践育人。依托校友所在单位在省内外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50余个,就业、创业基地上百个,为学生解决就业岗位上千个,有效衔接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联合优秀校友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习。组织绿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龙门教育、习尚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等校友企业进行招聘宣讲,搭建就业实习平台,让学生跟随校友的脚步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工作环境,树立正确就业观。广东校友会持续开展 “正德笃行”奖学金资助工作,五年来资助金额达10万元。鼓励有能力、有资源的校友为母校建设和发展捐赠物资。疫情期间,我校生物学院92届校友向母校捐赠价值10万元的防疫物资。在招生宣传季,动员校友积极主动转发我校招生信息,扩大我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三是充分发挥校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
充分利用“校庆日”,开展以“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力铸就新辉煌”为主题的校庆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的激情。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知校爱校荣校之情,与新一轮审核评估“三强化”中强化学生本位相契合。强化校友榜样作用,打造优秀校友榜样品牌,在部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传播优秀校友事迹一百多人次,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近年来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作主题报告、励志报告、分享创业经验等40余场次,激励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四是持续强化与校友互动反哺学校教学改革。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把教育置于社会中进行检验,母校对校友希望无尽,责任无尽。”教育责任是促使大学与校友互动的根本因素。基于教育责任开展大学与校友之间的互动,是二者良性互动关系的坚实基础。因此,在我校的校友工作中,一方面,倾听校友声音,在诸如学校章程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重大决定时,主动向校友征求办学意见。根据校友评价,重新认识、反思自身教学及育人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对校友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了解校友所受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研究校友在社会上发挥了什么作用、是不是符合社会需求、是不是能够引领社会发展。通过做好校友调查研究,提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做好未来校友的培养工作,激发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
(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