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文化复兴已列入国家战略层面。作为一名音乐传习者我有责任义务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民族音乐;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节课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我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着力加强对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根据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年龄段特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提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本次参加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课程《音乐鉴赏》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为宗旨,将“课程思政”贯穿课堂始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履行课程育人责任。现与大家分享本人在课堂创新中的几点心得:
一、以课程思政为线索
教学过程中,我以先“育人”后“授艺”为原则。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历史典故、红色音乐文化及时事热点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让中国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中,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推广民族音乐的育人目的。如:由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琵琶;由“土琵琶”代表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导入课堂思政——中国红色音乐文化内容: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和侵略者斗争时期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由古诗“高山流水觅知音”所表达的意境,到用古筝曲《战台风》的演奏致敬“战疫情”,再到疫情期间与他国通过友谊、友情,在抗疫过程中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等。
二、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灵活运用网络平台、网络资源;有效使用视频、图片、乐器实物等元素,让教学手段多元化。如: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将视频、图片、乐器实物带入课堂,直观展示此类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制作方式,并在聆听过程中让学生熟知这些乐器的代表性乐曲及代表性人物;在多元化教学法中,我运用了线上+线下教学法:线上预习、布置课后任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线下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PPT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了解此类乐器的制作方式及发声原理;互动讨论法:以问答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实践体验法:分为教师展示、学生实践两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启发法:通过历史典故、音乐相关知识的导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听”,带着思考“复听”,主动提高“再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即时互动求实效
以学生为本,学生欣赏、实践、试错,教师讲解、指导、纠错,即时互动与反馈。如:让学生还原《琵琶行》诗句描述的音效;通过师生现场技能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传统的“欣赏—聆听”式理论课程教学,更为直观地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风采,辨识中国民族乐器,增强师生的互动性;通过纠错指导,及时互动反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参与教学展示的学生较少;二是学生喜欢的流行与民族结合的音乐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展示中,尽量选用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普及性课程,不仅面向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向社会民众进行普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应跟随潮流一味寻求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与流行元素,我们应当背靠传统、面向现代,不让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变得“非遗化”。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是我们这些音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对此,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