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amjs澳金沙门
 首 页 | 信息公开制度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清单 | 信息公开专栏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公开专栏
 基本信息 
 招生信息 
 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 
 人事师资信息 
 教学质量信息 
 学生管理服务信息 
 学风建设信息 
 学位学科信息 
 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 
 其他信息 
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专栏>>基本信息>>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正文
151amjs澳金沙门四届二次教代会报告
2022-05-10 09:10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等教育工作部署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工作,“一流学院”建设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感悟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思想伟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开展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创建校级“标杆党总支”3个、“样板党支部”10个。出台《151amjs澳金沙门党务公开办法》,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发展党员516人。授予8名退休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励党员增强荣誉感、使命感。校党委入选“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2个党总支分别入选陕西高校和商洛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党员荣获陕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商洛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办法,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成处级干部任期届满考核,结合“三项机制”选拔处级干部21人、平级交流22人,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明显增强。选派5名干部参加市厅级培训,选派2名干部赴铜川和商洛市直机关挂职。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实施内设机构改革,厘清部门职责,核定人员编制,学校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召开四届一次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扎实做好统战和校友工作。党员领导干部积极与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交友,民主党派人士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共同思想基础。10名教师当选商洛市知联会理事,1名教师加入民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自觉不断增强。顺利完成广东校友会“正德奖学金”评选发放工作,加强与各地校友会的沟通联系,广泛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实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完成党委第一轮巡察工作。开展“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基建工程、人事招聘、评优评先等关键领域监督检查。强化警示教育,推进“家风”建设,紧抓节假日关键时间节点狠刹不正之风,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基本形成。对8名处级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完成省委巡视和审计工作。严格落实省委巡视和审计工作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夯实工作职责,积极配合省委第七巡视组和审计工作组做好巡视、审计各项工作,主动认领反馈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坚持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省委巡视和审计各项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引才育才,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引培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博士、硕士58人,新增三级教授1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8人。1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科技新星”,1名教师当选“秦创原”留学人员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选派4名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13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加强教师培训,参与人员600余人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加强。出台实施《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践行师德规范,担当育人使命。38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0名教师获评“我最喜爱的老师”,2名教师入选“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名教师入选“陕西好人”。

——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聚焦学校发展目标深化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励教职工增强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与省市部门沟通,积极为职工解决社保、编制等遗留问题,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一流学院”建设扎实推进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深化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首次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顺利举办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导师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10人,3名博士获聘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导师,5名教师获聘浙江万里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签定协议,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新增省级“一流专业”3个,12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入选陕西高校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加强,1门课程获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课程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业绩显著。新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改项目7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项。评选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教改项目40项。开展省级教学成果奖凝练打磨与推荐申报工作,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和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1名教师入围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比赛。

——“双创”教育和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双创”教育持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87项、国家级立项25项。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铜奖3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13项、铜奖2项,连续第4年获得金奖,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金相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50项。

——教学运行管理平稳有序。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加快建设线上教学平台,疫情期间教学工作平稳有序。新建实践教学基地18个、校级虚拟教研室3个。建成硕士研招考试标准化考场,克服疫情影响圆满完成2228名考生研招考试工作。

(四)深化改革创新,科技工作再创佳绩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项、厅局级项目44项。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陕西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5项、陕西高校科技成果奖2项,陕西省党史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秦创原•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5项。新增授权专利102件,科研经费到账再创新高。《学报》入选“全国教育院校学报优秀期刊”。

——平台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快。新增“秦岭康养大数据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和2个市级科研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产学研基地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在丹凤县天麻产业园建立“博士工作站”。1个科研团队入选全国冶金矿产固废资源化匠心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建的2个专家工作站入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产教融合持续深入。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商洛“一都四区”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组建4支博士服务团深入六县二区开展科技调研和技术攻关,达成校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12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协助商州区做好国家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及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肯定。

——学术交流亮点纷呈。成功举办陈彦文学创作全国学术研讨会,陈彦、贾平凹2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和全国50余位文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召开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校社科联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为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坚持以生为本,学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学风建设持续加强。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优化学风建设评价体系,创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评选“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636人,44名毕业生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17名学生考研上线,1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学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快。新增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11人。选派17名学工人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定期召开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研讨工作,提升业务能力。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通过终期验收。1名辅导员获评“陕西高校名优辅导员”荣誉称号,36名教师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

——学生资助工作圆满完成。用心用情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发放各类奖助学金1889万元,受奖助学生10783人次。为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金207万元,为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56万元,为见习岗位发放补助39万元。

——招生就业工作再谱新篇。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录取新生3598人,新增2个生源基地。成功获批公费师范生招生资格,首批招收80人,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抓紧抓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基地23个,举办各类招聘会150场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02%,贫困学生实现了全就业。

(六)坚持开放办学,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

——国际交流持续深化。首次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格林威尔大学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展合作。与马来西亚和德国2所高校签署协议,开展多领域合作。5名学生获批国家公派互换奖学金项目,赴匈牙利攻读硕士学位。2名学生赴马来西亚和波兰攻读硕士学位。

——国内合作不断加强。省政府领导和商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来校考察,第三轮省市共建151amjs澳金沙门协议顺利续签,校地校政合作再上新台阶。与陕西盘龙药业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共建“151amjs澳金沙门·盘龙产业学院”“盘龙健康医药工程技术中心”。与商洛国际医学中心等单位签定合作协议,全面深化合作交流,取得良好成效。

(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积极助推商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助推丹凤和镇安两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丹凤县签定《乡村振兴帮扶协议》,选派3名科级干部赴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驻村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再次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全面助力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常态化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踊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做大做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素质农民及各行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深入山区中小学开展科普工作,受益师生3万余人。学校科协入选“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八)坚持改善民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坚决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扎实做好人员摸排、物资储备、环境消杀、核酸检测等新冠肺炎疫情各项防控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面对2021年末的突发疫情,学校全面统筹、靠前指挥,刻不容缓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省教育厅“一校一策、一生一策、错峰分批离校”要求,积极主动与各地市政府部门联系,按照“点对点”的方式将学生进行集中转运,确保了万名学生安全离校返乡,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丹江校区运行平稳。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增容、消防设施安装及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安装校园文化标识,开通公交线路,增设城市共享单车,电信学院按期入住,新校区运行整体平稳。

——北新街校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八号楼前通道2.3亩土地征收工作全面完成。对部分楼宇屋面和图书馆、教学楼外墙瓷砖进行技术处理,排除安全隐患。开展公有住房专项治理,清退公有住房25间、办公用房26间。

——民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校院两级确定任务200项,逐项推动落实。积极联系社会企业,为职工购房争取优惠政策。实施南院家属区改造工程,职工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完善健康体检机制,广泛联系医疗机构,为职工办理多种互助保障保险。深化与附属小学、幼儿园合作,职工子女入学入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师生节约意识不断增强。加强图书资源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师生学习、工作提供便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工作和消防安全工作,校园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九)强化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生机勃勃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持续加强思想引领,校领导带头走上讲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激励师生学习先进、争当表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师生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

——校园文化建设富有成效。成功召开第一次学代会,号召广大青年学子立志成才,爱国奋斗。深入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圆满完成“十四运”商洛赛区志愿服务工作,组建30支团队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受众6000人次。选树优秀学生典型,2名学生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个团支部被《中国青年报》评选为“高校活力团支部”,1个团总支入选“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此外,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业绩,安全稳定、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外事工作、信息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离退休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团学工作均获得省级表彰奖励。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学校深化改革创新、奋力追赶超越的结果,更是全校万名师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2年工作思路和任务

2022年,是学校加快“一流学院”建设,实现第二次党代会目标的关键之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出台《151amjs澳金沙门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办法》,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思想建设。落实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阵地管理,强化舆情引导,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平稳可控。加强思想引领,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普法教育,出台“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加强基层党建。优化二级学院和机关党组织设置,设立二级学院党委,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规范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打造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党建工作品牌。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牢正确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作风建设,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标准,用好省委“三项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细各级政治责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实施办法,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二级单位班子和“一把手”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做好党委巡察工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做好省委巡视和审计整改及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省委巡视、审计以及全省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明确整改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真抓实改,改出成效。

——广泛凝聚发展力量。扎实做好统战工作,加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好离退休工作,为离退休职工排忧解难。做好校友工作,凝聚事业发展合力。

(二)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优化管理机制。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机制,落实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推动党务、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水平提升。

——深化综合改革。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绩效分配制度,稳步推进“破五唯”工作,优化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做好第四轮聘期考核与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

——加强人才工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博士60名。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做好省级教学名师及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培育工作,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发挥各类人才引领支撑作用,促进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坚持质量立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思政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实施“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攻坚计划”,落实校领导听、评、讲思政课制度,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开展课程思政交流研讨,建好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创新,积极培育教育教学成果,获批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取得国家级奖项。深化“课堂革命”,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获批5门省级“一流课程”,力争在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深入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新建优质实践教学基地8—10个,探索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教材建设,开展“马工程”教材使用培训,积极申报省级优秀教材。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凝练学科方向,开展首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考核验收,开展第二轮重点学科遴选工作。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凝练打造秦岭学特色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实验室(平台)建设,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水平。深化“一流专业”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做好师范类和工程教育类专业认证工作。

——持续加强“双创”教育。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特色鲜明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项目,力争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3—4项,国家级奖项再创佳绩。

——做好审核评估工作。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要求,聚焦目标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确保顺利通过审核评估。

——提升合作交流水平。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开展合作,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请国际创意课程项目。做好外籍教师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国内合作交流,不断拓宽校政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新渠道。

——持续做好继续教育。持续加强非学历教育,大力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市级政府资助培训项目,做好养老护理员、高素质农民等职业能力培训工作,开展教师等行业招考辅导。加强学历教育招生及教学管理,促进继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四)坚持科研兴校,提升科技工作实力

——做好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奖培育工作。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服务和指导,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力争省级重大、重点产业链项目实现新突破。以“纵向项目上层次、横向项目上规模”为目标,科研经费达到4000万元以上。整合学科资源优势,申报省级及以上各类成果奖3-4项。

——推动科技工作机制创新。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健全科研工作机制。制订修订《151amjs澳金沙门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实施办法》《151amjs澳金沙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激发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

——强化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聚焦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和“3+N”产业集群,力争在传统文化、钒产业、特色生物资源等学科方向获批省级科研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规范现有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的建设、运行管理和考核验收,强化内涵建设,提高科研质量和产出效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校地校企交流,实施“专利转化促进项目”,遴选10个科创团队入驻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服务地方水平。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助力县域科技创新。发挥“商洛发展研究院”省级智库引领作用,助力市级“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建设。落实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强“流动科技馆”建设,打造科普教育品牌。

——持续加强学术交流。发挥学术资源优势,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学术团体合作。围绕办学特色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形成学术活动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加强学报建设,提升办刊质量。

(五)坚持五育并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深入实施《151amjs澳金沙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国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精心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三早一晚”活动及“学风示范工程”,推动学风持续向好。做好“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等先进典型培育和选树工作。

——加强学工队伍建设。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优化学工队伍结构。出台实施双线晋升制度,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开展学工理论研究,获批1-2项省级研究课题。

——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完善资助工作体系,拓宽社会奖助学渠道,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学业奖励、就业帮扶、医疗保险、退伍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对学生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和招生宣传,做好公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工作,积极争取“优师计划”。加强就业教育和指导服务,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边疆就业,确保经济困难毕业生“应就尽就”,新增就业基地15个,促进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扎实做好团学工作。开展建团100周年庆祝活动。深入推进共青团、学生会改革,提升团学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组织选拔西部计划志愿者。

(六)加强服务保障,持续增强民生福祉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始终绷紧思想之弦,落实四方责任,快之又快开展疫情应急处置,严而又严落实防控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补齐工作短板,努力提升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力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引导师生提升健康素养。

——稳步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做好北新街校区土地征收工作,实施校园灾后重建、学生餐厅水电改造工程。加快丹江校区基础设施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完成通村道路征迁。优化张村校区土地资源利用。

——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落实“稳收入、保运行、开源节流”财经工作方针,加强财务管理,优化内控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资产管理,规范招标采购,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

——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扩建校园超市和学生餐厅、浴室及隔离房间,完善服务保障设施,改善师生生活条件,为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保障校园稳定安全。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健全校园安全防控网络,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教育引导师生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校园稳定安全。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做好消费扶贫工作,助推镇安县和丹凤县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和“双百工程”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当前,学校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谱写151amjs澳金沙门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151amjs澳金沙门
Copyright © 2016-2017 陕ICP备05008918号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编: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