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全校师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学校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强化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思想建设扎实有效。组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党的知识竞赛,在官方新媒体平台开设“大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校领导讲授专题思政课等方式,组织全校党员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
——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改设9个基层党总支为基层党委,增设1个机关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发展预备党员399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组建18个临时党支部和21个党员先锋队参与疫情防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充分彰显。扎实做好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校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3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省委“三项机制”提拔使用处级干部46人,调整处、科级干部14人,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对21名处级干部开展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选派5名干部参加省级干部专题培训班、3名青年干部驻村助力乡村振兴。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班,教育全校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勇挑使命担当。
——作风建设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七个聚焦”“三大领域专项治理”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 争做‘八个表率’”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履职尽责,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制定《关于加强对党委“一把手”和党委班子成员监督的实施意见》,明确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夯实。开展第二轮巡察工作,设立二级学院纪委,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清廉学校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加强监督,依规依纪依法处置问题线索,着力解决师生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风清气正育人环境持续巩固。
——巡视和审计整改工作圆满完成。将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结合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要求建立整改台账和问题清单,逐项逐条进行整改。接受选人用人、意识形态专项检查,整改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落实省委审计工作要求,整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 扎实做好统战和校友工作。引导民主党派人士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共同思想基础。10名教师当选商洛市知联会理事,1名教师当选商洛市政协常务委员,1名教师认定为省级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自觉不断增强。常态化加强与各地校友会沟通联系,广泛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二)加快聚才引智,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引进培养博士、硕士78人,聘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1人,3人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青年科技新星等省级人才项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师生比均达到规定标准。加强教师培训,参与人员1000余人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化。成立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出台实施《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建立教职工师德档案,开展师德师风问题线索排查,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2名教师分获“陕西省师德标兵”和“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校入选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聚焦学校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新一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绩效分配和岗位聘用工作方案,教职工干事创业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深化与省市单位沟通,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三)坚持守正创新,“一流学院”建设稳步推进
——学科建设稳步提升。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如期换届。确定第二批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重点培育学科予以支持。持续做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导师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10人,新增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6人。
——专业和课程建设持续加强。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新增2个本科专业,1个专业获批第二学士学位本科专业,4个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考察。荣获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课程团队奖项二、三等奖2项,2门课程入选陕西高校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
——教育教学再获佳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陕西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4项,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1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扎实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1名教师荣获陕西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能手”称号。
——“双创”教育和学科竞赛成果丰硕。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双创”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25项、省级立项87项。获“挑战杯”竞赛省级银奖1项、铜奖5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获银奖11项、铜奖8项。1门课程获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验收优秀等次,学校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教学运行管理平稳有序。加快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确保疫情期间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完成教材征购发放、各类考试组织、实习实训等各项工作,新建实践教学基地4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个。克服疫情影响圆满完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考务工作。
(四)坚持精准发力,科技工作再创佳绩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2项、横向项目45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陕西省哲社奖3项、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项,陕西高校科技奖1项。科研经费到账87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警示教育,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平台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快。获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3个。新增省级科研平台2个,市级科研平台4个。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教师以科技成果创办企业9家。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学校荣获省级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科普工作经验成功入选省科协系统十年科普工作优秀案例。
——产教融合持续深入。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我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聚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陕南循环发展、商洛“一都四区”建设等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强化产教融合。组织人才服务团队“入县进企”,开展技术帮扶服务、技术咨询,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多项咨政建言报告和区域发展规划被地方政府采纳应用。
(五)深化“三全育人”,学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出台劳动教育、美育和体育实施方案,强化思想教育,学风建设持续向好。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批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学校获评陕西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评选“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636人,32名毕业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73人考取硕士继续深造。
——学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快。新增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12人,学工队伍得到及时补充。完善实施学工队伍规章制度,定期举办专家报告会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促进学工队伍工作水平提升。2项课题获批省委教育工委学生工作研究课题,39名教师被学校评为“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
——学生资助工作圆满完成。严格落实大学生资助工作要求,规范学生济困助学资金的管理使用,用心用情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累计发放各级各类奖学金、退役士兵学费资助金、专项补助金及临时困难补助金11833人次,累计1972万元,疫情期间为8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困难补助金2.7万元。
——招生就业工作再创新高。面向全国录取新生3607人,新增2个优质生源基地。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创意课程项目首批招生271人,第二批公费师范生招生工作圆满完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建优质就业创业基地116个,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5.64%,毕业生实现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六)坚持开放办学,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
——国际交流稳步推进。与菲律宾、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师生交流、学生实习实践等工作走深走实。做好留学评审专家、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和匈牙利互换奖学金等项目推荐遴选工作,5名学生获批赴马来西亚和德国攻读硕士研究生,3名学生获批参加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举办的2+2双学位项目。
——国内合作持续深化。深化与省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等省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与汉江流域大学联盟、陕南发展研究院相关高校合作交流,取得良好成效。
(七)履行服务社会责任,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全力助推商洛高质量发展。出台《151amjs澳金沙门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助力商洛“一都四区”建设。与商洛市发改委合作开设粮食工程专业获得批准,填补了西北地区涉粮人才培养空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帮扶的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项目调研点。学校再次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积极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组建人才团队围绕基础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扎实做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项目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工作,举办“云端秦岭科技馆·公益科普大讲堂”等科普活动,受益1400余人。
(八)坚持民生为本,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及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决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持续做好人员摸排、物资储备、环境消杀、疫苗接种、师生转运、门禁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效保障了师生健康安全和校园稳定,实现了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前校园“零感染”。
——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设立校医院,建设健康驿站,如期完成校园快递点、综合超市和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改造工程,校园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扎实做好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工作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绿化、美化程度得以全面提升。
——民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深化与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共建活动,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完善职工体检制度,职工体检由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办理多种互助保险,为职工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建成2个标准化母婴关爱室,被省总工会授予三星级省级示范点,教职工幸福感不断增强。南院家属区改造工程被住建部确定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国一百个样板工程之一。
(九)强化思想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生机勃勃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万名师生同上“战疫思政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激励师生学习先进、争当表率。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学习活动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认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组建34支团队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1人荣获省级“先进个人”称号,2个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团队”。加强团学组织建设,2个团总支、3个团支部入选团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和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团总支荣获“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学校获评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创文工作扎实推进。扎实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广大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2名教师分别入选“商洛好人”和“商洛市岗位学雷锋标兵”,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最美志愿者”称号。
此外,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离退休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业绩,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就业工作、外事工作、信息工作、统计工作均获得省级表彰。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学校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结果,更是全校万名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思路和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加快提升办学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稳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其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力争形成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持续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导师生党员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持续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地见效。扎实做好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夯实思想建设基础。落实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加强阵地管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校园氛围。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加强普法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完成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年度工作任务。
——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深入开展党建双创工作,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打造一批有影响、可推广的特色党建品牌。规范发展党员,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完善“双培养”机制,打造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提升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规范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干部监督和教育管理,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激发干部担当有为。落实“三项机制”,做好干部考核评价工作。
——驰而不息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排查廉政风险,加强警示教育。抓实抓紧政治监督,紧盯“关键事”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启动党委第三轮巡察。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开展清廉学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筹备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学校第三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面总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维护校园稳定安全。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保障校园和谐稳定。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安防信息化建设,通过省级“平安校园”评估认定。
(二)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紧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改革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促进科学规范决策。健全管理机制制度,强化督察督办,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落实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推动党务和校务公开。强化法治建设,提升依法办学治校能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化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出台实施新一轮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绩效分配制度,校准改革导向。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强化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申报各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完善优化人才工作制度,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
(三)聚力培根铸魂,提升育人质量
——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落实“大思政课”“一校一品牌”创建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快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落实校领导听、评、讲思政课制度,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开展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优化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开展“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加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新建实践教学基地8-1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3个。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培育教育教学成果,获批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取得国家级奖项。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做好省级“一流课程”培育建设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材选用审核,落实教材建设规划,培育校本优秀教材。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创意课程项目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
——打造优势学科专业。做好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加快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学科平台建设,提升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水平。发挥“一流专业”示范引领作用,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集中办好满足地方和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做好师范专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巩固提升“双创”教育成果。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项目申报管理工作,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3-4项,力争国家级奖项再创佳绩。
——做好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工作。全面总结学校师资队伍与水平、人才培养与质量等方面情况,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统筹做好准备工作,力争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落实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做好自评自建,扎实做好准备工作。
——深化合作交流。巩固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成果,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加强海外留学项目推介,做好师生因公出国(境)交流学习派出管理服务工作和外籍教师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汉江流域大学联盟”等平台联动辐射作用,深化校政校地校企合作交流,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持续做好继续教育。做好“国培计划”和省市政府资助培训项目。丰富非学历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做好幼儿园园长、养老护理员等职业能力培训工作,开展行业招考辅导培训,加强学历教育规范管理,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四)加快科技赋能,打造高质量成果
——深度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遴选优秀科技成果10-15项。积极推介转化科研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8项。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培育申报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积极培育凝练标志性、高层次项目与成果,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取得新增长,学校知识产权成果数量均增长10%以上。
——创新科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形成覆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务评审、同行专家学术评价等科研评价管理体系。
——加强科研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培育1个文科博士工作站,创建1-2个校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力争新增1个省级高校社科研究基地。优化科研创新团队,积极申报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等项目。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提高科技服务地方水平。深入落实《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积极开展技术咨询、科技服务、科技攻关,推动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对接,争取一批服务地方项目,助力商洛“一都四区”建设。
——营造学术交流浓厚氛围。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召开贾平凹国际学术研讨会、151amjs澳金沙门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打造“秦岭大讲堂”。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学术风气。加强学报建设,提升学报办刊质量。
(五)关爱学生成长,培养时代新人
——优化三全育人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和巩固网络思政教育成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做好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
——强化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深化“三早一晚”活动及“学风示范工程”,推动学风持续向好。做好“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典型培育和选树工作。
——提升学工队伍能力素质。加快学工队伍建设,实施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学工队伍职业能力。开展学生工作论文征集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学生工作交流会,力争获批1-2项省级研究课题。
——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持续拓宽社会助学渠道,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和学生学业奖励、就业帮扶、医疗保险和入伍预征及入退伍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加强教育引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加强生源基地建设。扩大公费师范生规模,积极争取优师计划,做好国际创意课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工作。开展校领导“访企拓岗”,加强就业教育指导,新增就业基地15个,确保毕业生一次性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繁荣团学工作局面。持续深化团学组织改革,召开第三次学代会。做好“青马班”教育培养工作。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志愿服务工作。
(六)提升保障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做好绿化和卫生保洁工作,营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维修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完成学生公寓楼浴室建设,建成校内电动车充电桩,提高食堂、超市、公寓、快递驿站等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校园基础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北新街校区土地征收工作,完成水电改造工程。完成丹江校区学生宿舍楼和实训工程中心项目建设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村道路征迁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拓展经费筹措渠道,扩大收入增长点。巩固深化审计整改成效,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做好信息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数据整理及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加强设备管理维护和网络安全管理,提升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
——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深化与附属小学、幼儿园合作交流,保障职工子女入学入托,做好职工住房、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做好离退休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凝聚校友力量,为学校发展汇集智慧力量。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和“双百工程”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当前,学校事业发展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奋斗的新篇章,为151amjs澳金沙门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