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新闻>>教学科研>>正文

我校万余名师生收看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线直播
2020-03-10 10:22     (点击数:)

3月9日下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云开讲”,我校校领导,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全体辅导员以及全体学生共计11368人在线收看了“思政大课”视频直播。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4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学校党委对此次“思政大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及时印发通知,合理调整在线教学计划,建立网上“思政大课”群,组织思政课教师在线辅导,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积极配合,把“思政大课”收看组织工作落到了实处。

师生普遍认为,本次课程是一次思政课“金课”“示范课”,课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入情入理、深入浅出,引导大家进一步深刻认识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听后深受启发和教育。课程结束后,师生纷纷发来稿件,畅谈听课的收获和体会。现遴选部分教师、湖北籍学生、抗疫学生志愿者的来稿刊发如下:

党委书记龙治刚:3月9日下午,我和全校学生一道收看了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视频直播,四位专家结合四门思政课内容进行的精彩讲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热度,给听众带来诸多的思考和启迪。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到底在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在于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于一批批战“疫”勇士坚定逆行、勇敢担当。我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防疫抗疫一线发生的感人故事,都是思政课鲜活而生动的教材。希望我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程的时代感、感召力、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战“役”大考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李超:今天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是高校“思政课战疫小课堂”的延续和深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大”一“小”体现着高等教育系统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辩证思考。大处着眼,就是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切实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将思政课的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小处着手,就是我校要切实做好思政课的组织安排,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安排了全体思政课教师相对固定联系二级学院,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答疑解惑。同时结合国内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学校将制定、出台一个持续开展学习、宣传、教育的方案,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今天的“思政大课”是一堂振聋发聩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是一堂酣畅淋漓的励志教育课。四位教授的讲座从不同侧重点入手,回顾了历史上中国人民与各种瘟疫战斗的历史,全面、辩证地教育大学生既认识到多难兴邦的道理,又要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承担起青年人的时代责任,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坚定必胜信念,争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希望我校所有大学生能够从这堂思政课上汲取丰富营养,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坚持上好每一节在线课、做好每一次在线作业,做好自我防护,保证身心健康,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这样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将很快在美丽的校园再次相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武永耿:在今天“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网络在线授课中,四位教授从不同角度、不约而同地指出: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和必胜信心。同时,生动的讲述了以综合国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基础的中国力量,讲述了以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类重大疫情的中国经验,在战“疫”中彰显了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显示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与学子们一道心系千秋家国,共筑青春梦想,青春的魅力在于奋斗,奋斗的年华是最持久、最醇香、最美好的青春记忆。校园姹紫嫣红日,归有期,待君来!朗朗声起,不负人生,不负韶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晓霞:3月9日下午和学生一起线上观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中王炳林教授以“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为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从“中国历史上的磨难及防疫斗争”和“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的启示”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讲授,受益匪浅。正如王炳林教授所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磨难,付出了太多牺牲。但多难兴邦,每逢磨难当头,都能激发伟大的爱国情怀和无穷的斗争力量。我认为,虽然中国人民正在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总结历史经验,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不断提升的医疗卫生水平,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尽快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武汉的樱花已经盛开,相信疫散春来的日子将不会太远。

化材学院材料1702班学生罗淑姝(湖北籍):作为151amjs澳金沙门的一名湖北籍学生,身在湖北襄阳的我,能够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当前,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驰援我们湖北,看见他们的一封封“请愿书”,一个个“红手印”,我能感受到一颗颗赤诚心。他们用奉献、无畏和坚守为我们筑起一道钢铁防线。他们的对疫情的无畏,对生命的敬重,对使命的担当,让我相信湖北必胜!中国必胜!我知道,危难时刻,党和国家一直与我们同在。今天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振奋,也令我感动。疫情来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积极配合学校和社区,每日按时汇报自己健康状况,在家认真学习,并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在战“疫”中能够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

数计学院数学1804班学生肖琴(湖北籍):今天,我在网上聆听了“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课上,专家、学者为我们既做了一次疫情防控知识的“健康课”,也带来了一场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政治课”。能在网上观看这样一堂课,我感到意义非凡。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次疫情,让我懂得了很多。除了全国广大医护战士驰援武汉,在身边,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亲人们,他们都在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我坚定地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亿万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一定能早日取得伟大胜利!同时,我也期待不久之后重新回到校园,继续着书声琅琅的大学生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数计学院数学1702班学生尹淏(志愿者):在此次课堂中,艾四林教授告诉我们,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引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是强调各国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病毒无国界,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阻击战,就成了不二选择。60多个国家为中国捐献物资,例如巴基斯坦举倾国之力,拿出全部库存口罩;日本向中国提供支援资金,并在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世界人民同心协力必然能赢得胜利。秦宣教授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会经历多种灾难,但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中国是一个多难兴邦的国家,应对疫情就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有自信,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铸就辉煌,实现新的成就。此次疫情的主力军是90后和00后,他们不畏艰险,奋战在疫情一线。'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不过是爱国的责任与担当令他们快速成长罢了。“17年前父辈护我们成长,17年后我们护你安康”,这便是他们最美的宣言。疫情防控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不断提升的医疗卫生水平,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尽快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健康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白新(志愿者):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我对中国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骄傲自豪。虽然接到学校的通知暂时停止实习,但疫情防控需要人力,更需要专业的医疗队伍,看到带教老师们在疫情面前义无反顾的相继请战前往一线,受他们的影响,我重回西安高新医院,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临床工作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觉这就是自己的职责和担当。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坚信众人齐心协力,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上一条:我校教师获评2019年陕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下一条:我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关闭窗口

分享到:0

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邮政编码:726000

0914-2312156

151amjs澳金沙门(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12126    陕公网安备6110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