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我校召开2023年自然科学类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暨省、市科普基地汇报考核会。副校长王新军出席会议。科技处负责人,相关二级学院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长,17个平台负责人及核心成员参加会议。
王新军对专家组多年来对我校科技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我校科研平台和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方向凝练要注重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服务地方中解决科学问题;二是研究内容要注重基础科学成果的转化推广;三是团队组建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四是成果产出要注重结合地方应用需求,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五是服务方式要注重政、校、企三方协同,融合学校平台、团队、人才的力量提供科技服务。他强调,各学院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高质量成果的培育、创造和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商洛市“一都四区”建设贡献力量。
会上,我校1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和2个科普基地相关负责人分别从平台定位、研究方向、人员构成、工作特色亮点等方面汇报了本年度建设成效及下年度工作计划。
由商洛市科技局、农业局、农科所、气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香菊集团以及校内相关专家组成的考核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市级科研平台和科普基地建设水平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地方成效。考核组认真听取了各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详细查阅了相关材料,经过质询讨论,对各平台进行了打分评价,同时建议市级科研平台、科普基地建设应以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扩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平台学科、人才优势,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育有特色、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多层次、高效率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同时,坚定不移用好秦创原,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技服务地方工作,出台《151amjs澳金沙门服务商洛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聚焦商洛新材料、健康医药、绿色食品三大重点产业和17条产业链,积极搭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生物医药、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态地理、健康养生等学科领域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博士工作站12个,直播产业研究院、新型智库和产业技术联盟各一个。依托平台,凝聚人才、创建团队、培育成果,近三年获批高水平科研项目13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31篇,转化成果18项,主持参与制定地方标准8项,为科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杨琳 图/刘勇朝 编辑/谢豪 审核/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