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开展建设“一流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我们着眼学校未来发展、立足当前办学实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思考对策、形成共识、开创局面、突破瓶颈的重要举措。校内各单位、全体教职员工要严格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参与,踊跃讨论,确保学习有收获、讨论有成效、思路有创新、工作有改进、成果有落实。要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为我校加快“一流学院”建设培育新动能,在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竖起明确的“方向标”。
借此机会,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面对高等教育新任务,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我校顺利入选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这既为我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成为全体教职员工所肩负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作用、类型结构、发展阶段、舞台坐标都有了新变化。2018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了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2019年将超过50%,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跨越,是包括我校在内的众多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两大历史性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任由“双一流”高校承担,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有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大会先后召开,“新时代高教40条”正式出台,高等教育界因此将2018年称为“本科教育元年”。进入2019年,党和国家又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份文件,为我国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制定了行动纲领、时间表和路线图。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会上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加快建设“一流学院”,就是我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具体举措。
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强国,是一流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既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要有世界一流的应用型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要求我校必须以“一流学院”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步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全方位分层次提升创新能力,构建一流的多元化教育体系。这里面有几个新动向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职业教育得到重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实际和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高职教育扩招100万人。我们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和高职教育既有联系,也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区别。这对我们既是冲击,也是机会。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我校已经按要求申报了4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二是产教融合与教育信息化趋势明显。国家倡导高校融入社会产业发展,鼓励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线上线下“金课”,借助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协同发展。四川大学已经全面实现了智慧教室和智慧校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校底子薄、基础差,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还要更多引进外部资源。我校“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已经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个周期,6月上旬将召开总结表彰暨推进大会,我们要认真总结成果经验,更好地发挥“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和高校企业“双走进”活动对“一流学院”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在特色办学、质量立校方面为全省“一流学院”建设贡献151amjs澳金沙门的经验和智慧。
三是社会大学挑战大学教育系统。在教育领域,出现了马云的湖畔大学和众多企业为培养自己所需人才的企业大学,比如苏宁大学、伊利商学院等。这是对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也是一种挑战。
所以说,加快一流学院建设,我们责任重大,时不我待。
第二个方面,面对我校发展新形势,要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今年3月6日召开的全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王建利厅长明确指出,要把“四个一流”建设聚焦到“加快推进”上面。省委、省政府将很快出台《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加快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今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我校作为陕西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单位,也将因此占据先机。面对这些利好消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在一流学院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阻碍。
一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挑战。2015年起全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截至2018年,全国本科一、二、三批次全部合并的省(市)有7个,本科二、三本合并的省(市)有17个。2019年,吉林、宁夏、甘肃也将启动录取批次合并,陕西已申请等待批示。我校属于地处非省会城市二本院校,在招生方面将陷入一本院校和三本院校“前后夹击”的境地,如果不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学校将会面临生源减少甚至招生困难的不利局面。
二是“一流学院”降级退出的风险。不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还是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都实行开放竞争、动态管理。 陕西省“一流学院”和“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实行中期检查、反馈预警、结项验收、绩效考核,根据建设实效差异化支持,建立淘汰机制。我校2020年将面临结项验收,如果建设成效不够显著,达不到验收标准,也面临着降级退出的风险。
三是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从外部环境来看,我校地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得不到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学校吸纳各类社会资源的能力也较弱。前不久,部分“双一流”高校公布了2019年财务预算,有8所高校预算超过百亿,排在首位的清华大学年度预算为297.21亿元,陕西省排在首位的西安交通大学也有88.17亿元。很多“富裕”的高校其收入中来自拨款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则来自“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这提醒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强从社会获得捐赠、拓宽办学资源的能力。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校内部挖潜也遇到了瓶颈。前不久,省委教育工委向我校反馈了2018年度校级领导班子综合研判结果,我校民主测评优秀率为76.39%,比往年要高。这是全体教职员工辛勤奋斗的成果,在这里我也要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师生表示感谢。工委在反馈意见中指出,我校内部潜力挖掘充分,需要以更大力度争取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这一方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证明全体师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警示。当然,我们不怨天不尤人,将继续着力优化内部资源,时刻准备捕捉各种机遇,全力以赴争取更多来自外部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为学校发展带来利好。比如事关民生的教职工住宅问题,我们在内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借用外界力量,通过多方奔走,终于联系到一家开发商,比商洛城区内市场基准价低了10%-15%,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
以上是客观因素的限制,从主观因素来看,我们也面临着制约学校发展的思想性观念性问题。
一是格局观念还没有完全进入新时代。我们仍有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停滞,不了解当前高考招生政策变化的影响,缺乏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对本科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和师范类、工程教育类专业认证标准认识不够,导致个人目标追求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授课内容,“旧船票”已经难以登上新时代的教育之船,所授课程仍然停留在“水课”层面,不是学生所欢迎的“金课”。
二是教师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绩效分配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陕西省即将落实以质量和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经费拨款制度,今后省上对高校拨款不是按学生人数划拨,而是综合考核你的办学质量和业绩来划拨。从这个角度讲,我校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的。但我们改革的成果还没有充分显现,还没有完全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和一流报酬的结合,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还需要我们继续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符合我校实际的改革路径,做到既立足现实、理顺情绪,还要引领方向,增强动力,保持压力,在改革力度与教职工接受度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
三是二级学院办学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部分二级学院在如何充分发挥主动,如何盘活资源,如何发挥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如何营造具有专业特色和学院风格的文化氛围方面,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显著,等靠要思想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办学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
四是以师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个别管理部门、二级院(部)管理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充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时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导致一些关乎师生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来自师生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及时采纳和解决。还没有完全做到管理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虽然存在着以上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2017年来,彰显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的一些工作成绩可谓可圈可点。我们取得5项国科金项目,获批一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陕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取得1金3银2铜的良好成绩,获得“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学校连续两年进入内地高校600强,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厅立项验收,获批省级“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校外“博士工作站”3个、农业科技推广实验站2个、校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站1个。这些都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一心,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实招,工作成绩可以通过大干苦干来实现。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穷则思变,就是为了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新路,实现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个方面,面对一流学院建设要求,要坚持正确方向,树立问题导向。
这次建设“一流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安排了四次各部门、各院(部)的学习研讨会,目的在于群策群力,直面问题,理清思路,为建设好“一流学院”,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讨论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六个聚焦”,要通过讨论实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真正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流学院”建设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一流学院”建设上来。
1.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六个聚焦”,真正破解发展难题。
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在讨论中,必须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二是要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发展是国家的战略部署,“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校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最终确定的办学定位。必须坚持这一定位要求,进一步探索凝练办学特色,在健康产业等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找到新的特色亮点和增长点。
三是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坚持以区域和地方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产业链建设学科链、专业链,统筹校地资源,探索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实现学校和地方协同发展。
六个聚焦,一是要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积极适应产业分工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要聚焦师资队伍建设,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求,着力探索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要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变革,探索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使内部管理工作服务保障教学科研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要聚焦开放办学,统筹利用国际国内、校外校内、政府企业等各类资源,进一步拓宽开放办学门路,坚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促进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五是要聚焦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优势,加强数字化校园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对“一流学院”建设的支撑能力。
六是要聚焦服务能力提升,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增强教育服务陕西省创新省份建设、服务商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真正实现以服务地方求发展。
2.着力实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努力争取更多成果。
一是要通过讨论扎实学习,同心谋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陕西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在正确道路上;学习新时代高教40条、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教育政策,审清时势研判未来发展;学习本科专业国家标准、师范类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规范,不走弯路;学习信息化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推动课堂革命,打造更多“金课”。
二是要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同德育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要通过学习讨论,明确科研、教学、职能服务的根本指向,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要通过讨论提升质量,同向寻突破。一所大学能否持续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肯定,取决于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以提升质量为最高追求,同向思考,同向发力,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真正做到向课堂要质量,向课程要质量,向专业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管理服务要质量,使学校成为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让151amjs澳金沙门成为名副其实、有口皆碑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
四是要通过讨论齐心协力,同行绘蓝图。我校筚路蓝缕开辟荆荒,用43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万人规模的本科院校,凝练形成了“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和“尚教为学 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今天能跻身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归功于一代代师生员工爱校如家、艰苦创业的集体荣誉感和不懈奋斗精神。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更要发扬151amjs澳金沙门特有的优良传统,一路同行,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盘活资源实现变轨超车,共同绘制151amjs澳金沙门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美丽蓝图。
第四个方面,开展好建设“一流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要强化结果运用,确保取得实效。
开展建设“一流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核心在于充分审时度势,寻找变轨超车的机会,以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将讨论成果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机制创新,强化结果运用,推动我校“一流学院”大踏步前进。在此,我提四点要求:
一是精心谋划,凝心聚力,确保大讨论深入开展。各部门、各院(部)负责人要坚持以上率下,认真组织学习研讨活动,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引领大讨论走向深入全面,激励全体教职员工踊跃参与、全身心投入,完成好大讨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二是立足实际,鼓足干劲,推出务实管用的改革措施。开展大讨论,要紧密结合当前工作,接地气地思考问题,坚持学深悟透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办法,鼓足干劲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创造更多标志性、品牌性成果。
三是对标学习,发扬拼劲,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当前,省内各高校你追我赶,都想抢抓机遇领先发展。我们要对标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精神和要求,吃透一流学院建设标准,始终保持浓厚的奋斗热情,及时发现弥补短板与不足,在全校上下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监督,激发韧劲,开创“一流学院”建设良好局面。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协调和督查等工作,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要细化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各部门、各院部要细化责任,强化落实,确保大讨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全体教职员工要跳出小圈子,认清大形势,通过大讨论激发一股韧劲,树立建设“一流学院”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各项工作中开拓创新、奋力前行,推动学校“一流学院”建设开创良好局面。
老师们,同志们,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开展建设“一流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不能坐而论道,不能空对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讨论,盯紧问题求解。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对照中省会议精神、政策要求以及“一流学院”建设标准,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对学校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踊跃参加、积极讨论、建言献策,以大讨论迎来思想上的新解放、工作上的新跨越、事业上的新发展,为我校加快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