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陕西省教育厅、商洛市人民政府签订省市共建151amjs澳金沙门协议,揭开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省市共建10年来,省教育厅通过政策倾斜和划拨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申报各类基本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加快“一流学院”建设步伐。商洛市委、市人民政府将学校建设纳入商洛市发展建设规划,大力支持学校发展。形成了高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支持高校并依托高校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的良好互动局面。
10年来,全校师生以省市的关怀和支持为鞭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迈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办学定位与特色愈加明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陕考察,提出了“追赶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和“五个扎实”“五项要求”等目标任务。学校深入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办学实际,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凝练出“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151amjs澳金沙门精神。紧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开发,凝练打造了“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三大鲜明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2011年以来,引进教师261人,教师总数达到803人,博士总数达到1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7人。近年来,教师中有20人次入选省级各类人才项目,16人次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32人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和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奖。
——办学基本条件不断优化。在陕西省教育厅和商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以来,学校在北新街校区新征143亩土地,建成面积32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近20000平方米的青年教师公寓和学生公寓。新建、改造晨曦园、莘梓苑、运动景观平台等多处景观,打通图书馆前及东西两院“两个通道”。在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购置213亩土地,建成丹江校区一期项目,实现了教学科研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融合。办学功能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一江两岸的“山水园林校园”初见雏形。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以“十四五”期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目标,着力凝练学科方向,遴选校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培育学科4个(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数学)。与8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获批建设西北大学•151amjs澳金沙门陕西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切入点,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特色学科专业对接区位优势产业”的思路,紧密对接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商洛地区主导产业,相继开设14个与地方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专业。获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成12门校级一流课程,21门省级一流课程。学校坚持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原则,创新性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四六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四六开”的“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获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实现了国家级教改项目的突破。
——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选第三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近年来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荣获金奖6项,银奖22项,铜奖21项,获金奖、银奖总数及获奖总数均位于陕西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7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十年如一日扎根商洛山区、服务基础教育事业的苏霞,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为国争光的高雨楠,用青春守护高寒草甸和湿地、登上中央电视的毕柽等优秀代表。
——招生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省市共建以来,学校招生范围从12个省份扩展到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校生人数从不足7000人增加到12000人,2021年与商洛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面向全省招生、定向商洛市就业的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开创了以促进毕业生省内就业为主体、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向疆藏艰苦边远地区和江浙发达地区就业为延伸的“一体两翼”人才输送与智力投送战略,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校首创的内地高校援疆合作新模式获得全社会高度认可。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跃升。省市共建以来,在省教育厅、科技厅的支持下,学校联合商洛市有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重点企业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建成2个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科研平台从3个增加到10个。建成商洛市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17个市级科研平台、量子光学研究所等6个校级研究机构、3个校外博士工作站、2个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实验站、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站。2011年以来,学校获批校外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304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748项,横向科研项目556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教育部、国家语委科研项目6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78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市厅级各类科技奖励271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588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等收录438篇,出版各类著作140部。
——科研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建成全国唯一的省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区域行业龙头企业,组建151amjs澳金沙门森弗健康学院、151amjs澳金沙门·盘龙产业学院;以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和市场主体,共同组建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秦岭健康食品配料及核桃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校企协同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集成放大和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成立了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先后向省市提交咨政建议报告60余份,其中20余份资政报告被市政府采纳并转化、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从2016年开始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以院(部)为组织实施主体,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瞄准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组建项目团队,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开展6年来,共立项 290项,合作单位超过260个,学校师生承担科研项目370项,构建起“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2020年,陕西电视台第一频道《我们的榜样》栏目以《根植地方做贡献 立德树人谱新篇》为题,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地合作凸显特色的发展道路做了专题报道。
——助力地方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学校从2014年开始选派优秀干部到镇安县回龙镇和坪村担任“第一书记”,组建驻村扶贫干部队伍,确保和坪村、镇安县于2018年按期整体脱贫摘帽,2021年继续选派扶贫干部承担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双百工程”结对帮扶丹凤县脱贫攻坚,创新构建“1+3+X”(以基础教育帮扶为中心,以特色产业技能培训、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文化民生帮扶为主导,以其他形式教育帮扶为补充)特色帮扶体系。遴选以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陕西高校杰出青年人才等为代表的100余名高层次人才,组建六个人才服务团,为地方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2000余次。依托人才服务团重点打造的“乡村流动科技馆”成为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品牌活动。学校2017年被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2018、2019、2020年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双百工程”先进帮扶单位。
——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成立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两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及陈彦文学创作全国学术研讨会高端论坛。与陕西师大出版社联合启动了长达22卷、700万字《贾平凹研究资料汇编》丛书重大编辑出版项目,在打造贾平凹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成立秦岭画派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大型艺术培训和对外艺术交流活动,原创作品先后在省级以上艺术展览中入选、获奖近56项,围绕“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文化品牌建设出版画册十余部,以“山水秦岭、人文商洛”为主旨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了商洛山水和人文之美。成立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积极建设商洛革命老区暨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累计承担校内外参观培训1130余场次,培训教师、学生、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170余人次,已成为面向大学生和省内外党员干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开放办学取得新突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先后与马来西亚、乌克兰、韩国、爱尔兰、菲律宾、波兰等国家及台湾地区40余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及合作备忘录,开展师生交换互访、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活动。15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实践,其中22名学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公派留学生赴匈牙利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录取人数位居同类院校前列。2021年,学校与美国格林威尔大学合作举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将于2022年开始招生。标志着学校获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展教学科研,面向国际化培养应用型人才迈出了坚实一步。
“落其实者怀其树,饮其流者思其源”。省市共建以来,151amjs澳金沙门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商洛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厚爱。学校的改革发展历程深刻表明:只有扎根商洛大地辛勤耕耘、接续奋斗,才能使前进之路一帆风顺,才能用智慧之果回馈家乡。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续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服务导向,紧抓省市共建的有利条件,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名片增光添彩,为陕西建设教育强省、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应有贡献。